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365章 (第2/3页)
此取舍。不过这些都是小事,我最担心的还是袁买母子背后的人心。推行教化多年,《孟子》印行天下有数万本,连黄口小儿都知道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道理,可是真能践行的却没几个,竟然还有人冒着抄家灭族的危险逃回中原,着实是我没想到的。” “移风易俗岂是那么容易的。”贾诩淡淡地说道。“天子常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急不来的。” 周忠也附和道:“是啊,袁买年少,能懂什么?责任还在刘氏。依我看,就以她为例,杀一儆百。拖得时间久了,那些人还以为法不责众呢。” 杨彪也道:“是啊,宜快不宜迟。” 贾诩却摇了摇头。“二位的心情,我理解,但是你们大可不必担心。依我看,最多是兖豫青徐四州的一些人而已,而且人数不会多。” “何以见得?”周忠不解地问道。 “袁本初被俘之后,还留在冀州的中原人本就不多,后来被流放的也是以冀州人为主。冀州人更耐辛苦,且大多在军中,能有海外征伐的机会,他们求之不得,有几个会冒着灭族的危险潜逃回乡?” 杨彪、周忠互相看了一眼,不约而同的点点头。 “再者,冀州除了渤海之外,安排的都是天子信任的少壮之臣,精明干练,不像中原的官员有名士习气。真有什么风吹草动,早就传到天子耳中了,何至于等到现在?” 杨彪恍然,抬手拍拍额头,喜忧参半。 怪不得贾诩这么淡定,不仅是因为他置身事外,更因为他早就清楚事情并没有那么严重,没必要太担心。 只是这么一来,天子更没什么忌惮,少不得要借机清洗一波。 —— 因为事涉汝南袁氏,杨彪不得不避嫌,将处理的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