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道天下_第1349章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1349章 (第3/3页)

百人将不等,直到退役。

    如此一来,他们可以不用做官,仅凭自己的技能享受到相应的俸禄和荣誉,并将自己的技术传授给其他战士,担负起培训新兵的责任。

    士师制度古已有之,不会引起担忧。

    在天子提倡四民皆士,尤其是重视医匠,改医匠为医士、医师之后,类似的称号已成习惯,现在不过是用制度的方式确定下来,也不算改易。

    为了防止别人联想到军功爵,贾诩还将范围扩展到所有以技艺立身的人,比如农士、医士等。

    方案拟定后,贾诩先和刘协商量。

    刘协觉得可行。

    这个方案其实和职称差不多,区别只在于没有涉及到退休待遇。军中校尉的俸禄是比二千石,正好卡在有退休待遇的标准以下。

    这就给了朝廷恩赏的空间,也不会对财政造成太大的压力。

    对将士来说,这样的制度解决的是在职的待遇问题,以及荣誉,有利于吸引真正的精锐留在军中,成为朝廷的常备兵。

    刘协随即与贾诩商量,对常备的规模和驻地进行统一安排,彻底将军权从州郡剥离出来,由专业的将领负责。

    常备兵不负责治安,只负责超出治安范畴的军事行动,所以规模不用太大,以营为单位,二千人以下。必要的时候,可以由朝廷下诏,调动周边的力量进行支援。

    考虑到军事与民政的脱离甚至相背,边远地区的防务更重要,也更辛苦,所以在升迁制度上要有所倾斜。在边境担任过职务的优先提拔,比二千石以上的军职,只能从边军将领中选择,且有一定的年限要求。

    想靠着家族关系,在富庶地区混资历,最后位至公卿,这条路必须堵死。

    将帅必出于行伍。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