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1344章 (第3/3页)
的负担。 但实事求是而言,全民兵役制也不可持续。 这种兵役制度保证了兵源,却无法提升战斗力。满打满算不到两年的训练,只能让他们掌握基本的战斗技能,无法成为真正的精锐。一旦难以速胜,又必然会影响到农时。 在刘协要以精锐万里远征的时候,全民兵役制度显然无法满足要求。 因此,刘协借鉴后世的制度,结合全民兵役和募兵制的优点,实行义务兵与志愿兵并行的制度。 义务兵提供基本的训练,承担当地的治安任务,并从中选拔适合转为志愿兵的人选。 志愿兵作为职业军人,脱离生产,专心训练,并作为朝廷掌握的军队主体,承担作战任务。 贾诩早有此意。 对凉州人来说,因为土地贫瘠,不适合农耕,加之民风尚武,征伐比耕种更有吸引力。否则即使是度田之后,凉州能养活的人也不如关东。换言之,凉州人的数量永远赶不上关东人的数量,在朝堂上的声音有限。 一旦天下太平,武人的作用减少,凉州人何去何从? 远征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当凉州人成为远征的主力,成为天子倚重的力量,谁还敢轻视凉州人?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张济部的出路。 两路进攻益州时,张济虽是东路军主将,实际上建功的还是孙策、黄祖等人,张济只是挂名,麾下的西凉精锐也没发挥多大作用。现在回到荆州,准备对交州的战事,张济还是个看客。 张济年纪大了,官至骠骑将军,可以解甲归田,他麾下的将士怎么办? 可以通过远征来解决。 将他们调回来,从中挑选可以远征的精锐,作为骨干,并培养一批新兵,数年后随天子出征。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