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1444章 (第3/3页)
武遗制,不失为明君。只是扩充后宫一项,殊为失策,遗祸无穷。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陛下若能预立制度,使后世之君有所守,则天下可久安。” 刘协听懂了。 荀彧的意思其实也简单,就是希望以制度的形式,将后宫控制在光武帝时的规模,以免开支过大,拖累财政。 至于少府与大司农是合是分,具体如何划分,都不是重点。 重点是皇室开支占财政总收入的比例不能太高。 为了能让他接受这个建议,荀彧甚至没把话说死,留下了充足的余地。现在还只是天下初安,新政初行,税赋收入已经呈现迅猛的增涨势头。假以时日,财政状况更好,同样的比例下,皇室的开支也会水涨船高,想多纳几个贵人、美人也没问题。 当然,如果财政状况不好,后宫规模也会受到影响。 总而言之,是要将皇帝与天下绑定,对皇权进行限制,不能随意加赋,更不能用卖官鬻爵之类的手段筹集资金。 第一千一百八十章 妇人之见 看着一本正经的荀彧,刘协一时愣住,竟不知道说什么才好。 怎么说呢,既有意外,又有失望。 意外是荀彧这几天读书似乎大有收获,居然暂时抛开了儒门视为根基的礼,直接谈起了钱,而且在这种场合直谏,勇气可嘉。 失望则是荀彧做了这么多准备,摆开这么大架势,却没拿出一个成熟的意见,还停留在泛泛而谈的层次上。 就这? 一时间,他甚至搞不清这是荀彧的能力上限,还是荀彧的勇气上限。 这位三国最富盛名的谋士终究是个君子,难以摆脱知识分子骨子里的软弱性,否则面对曹cao的空食盒,他就不会自杀,而是拍案而起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