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335章 (第2/3页)
为没有很好的坚持这个原则,引起了太多人的觊觎,搞得随便一个皇族都想继位,连张角都知道支持甘陵王、安平王,欲行废立之事。 但这个问题绕不过一个障碍:少帝与今上谁更应该继位? 就像历史上的很多次辩论一样,遇到这样的问题,就没法继续了。 为了避免在公开讨论的时候遇到这样的情形,杨彪与贾诩、周忠一起商量了一个原则。 事例局限于本朝,止于孝灵,不涉及少帝与今上。 理由也很简单:董卓废立是意外,是武夫乱政的结果,不能作为常例。 虽然这个理由很牵强,却没有人反对,都接受了这个原则。 大家都清楚,要想讨论个结果出来,甚至解决问题,就不能不有所取舍。 在这个基础上,杨彪又明确了两点:一是以史为鉴,二是实事求是。 以史为鉴的意思,就是着眼于实践,不局限于应然,以免过于空泛、理想化。 简而言之,就是史重于经,要务实,不要空谈。 实事求是的意思,就是解放思想,不要有太多的顾忌,争取把事情说透,得失都摆在明处。 比如孝灵朝的历史,是很多人都亲身经历过的,最适合用作分析的例子。如果处处顾忌,那就没法讨论了,等于放弃了一个最有可能说清楚的事例。 对于这一点,杨彪事先请示了刘协,得到了刘协的支持。 他一直在筹备孝灵帝纪的编撰事宜,积累了不少史实,正想听听大臣们的评价。 身为人子,就礼法而言,他本有避讳的义务,但……他实际上并不完全是孝灵皇帝的儿子,也就没什么心理障碍,自然可以坦荡一些。 他甚至说,如果有必要,最近十多年的事也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