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1317章 (第3/3页)
想到了这一点。 天子向来不重礼仪,这次突然召大臣奉朝请,自然是有大事要商议。联系到皇嫡子的诞生,不能不让人心潮澎湃。 大概率是要立太子。 虽说天子还年轻,刚刚弱冠不久,但是立太子依然是一件大事。 唯一让人不安的是,少年天子立太子,在历史上往往没有好结果。 所以他也不知道如果天子要立皇嫡子为太子,他是应该支持,还是反对。 不过诸葛亮提醒了他。不管什么事,只要君臣之间互相信任,出于公心,都可以摆在明处,不必勾心斗角。 或许关于荀彧之后谁任司徒这件事,也可以找机会和天子谈一谈。 毕竟在天子心目中,诸葛亮是当之无愧的第一人选,是天子一手调教出来的。 杨修出身弘农杨氏,天子不能不有所忌惮。张松虽然出身中小门户,却形容丑陋,无大臣之相。真要说起来,他的机会也许还不如祢衡大。 第一千零七十五章 既虚且伪 周忠一路南下,行经睢阳。 取道睢阳并不省路,但是省时间。睢阳已经成了兖豫最重要的重镇,四通八道,境内的道路质量也高,宽阔而平整,不少地方可供四辆马车并行。 这一切,归功于黄猗。 韩遂奉诏监兖豫二州,以睢阳为治所,以黄猗为长史,可谓是言听计从。黄猗遂提议,以韩遂麾下的两万西凉精锐为主力,召集民伕,修缮了以睢阳为核心的干路网。 这些干路网战时可以用来行军,平时则用于百姓行走,尤其是南来北往的商旅。 睢阳也因此成为商业重镇,四方辐凑。 渡河之后,周忠便亲身感受了这些道路带来的便利,也听到了不少对韩遂、黄猗的赞扬。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