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947章 (第2/3页)
对他来说,祢衡背后的杨修才是关键。 如果杨修在汉阳的政绩证明了度田更有利于王道的实现,那就没有能挡得住朝廷度田的决定了。所有反对度田的人都会被汹涌的民意冲垮,就被像黄巾冲击过后中原一样,一片废墟。 到了那时候,连荀彧这样的稳健派都难以幸免。 “审配不是袁谭。”崔琰苦笑。“就算让他亲眼看到长安的形势,朝廷不答应他的条件,他也未必肯放弃。” 荀谌点点头。“有些人是救不了的。只能等他碰了壁,头破血流再说。季珪,你没必要如此。清河崔氏虽说小有资产,却不值得为此殉葬。” “友若有何建议?” “去考讲武堂吧。你一身好武艺,别浪费了。” 崔琰盯着荀谌看了两眼。“你去过讲武堂了?” 荀谌把自己去讲武堂见虞翻的事说了一遍,只是略过了与虞翻争辩的事。他最后提醒崔琰,讲武堂是个新事物,意义不仅仅在于教化将士,将并凉的虎狼之师变成朝廷可以控制的精锐,还在于他们对军事各方面的深入研究。 可以想见,不久的将来,朝廷将拥有数不胜数的将才,绝非山东可比。 三军易得,一将难求。仅这一点,朝廷就胜过山东无数。 山东不仅将才少,还有严重的重文轻武的习气。士大夫以儒雅为尚,哪怕是统兵将领,也要长衫幅巾,手不释卷,以儒将自居。 事实证明,这只是自欺欺人。 在真正的战场上,所谓的儒将不堪一击。 袁绍就是最典型的例子。 对付同为山东人的其他诸侯,他可以凭着人力、物力取胜。一旦遇到董卓率领的西凉兵,他连迎战的勇气都没有。 至于兵力,你觉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