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8章 轻松过关 (第7/8页)
比顾辙的“实用新型”要高档很多。但高中毕业就有专利,无疑还是值得重视和培养的。 郑教授心中,已经生出惜才的念头,等顾辙考进竺可桢学院,就要好好点拨。 顾辙则是不卑不亢地澄清:“不能算名下有专利,这只是受理号,不是授权号,只代表国知局开始审我的内容了,还没审过呢。” 郑教授点点头:“年轻人严谨一点是对的,嗯,你是这几天的加试特招考生吧,好好考。希望你进了竺可桢学院之后好好学化学,一路读研,做出点成就来。” 考前最后一天的熟悉场地,就在这点小插曲中结束了。 顾辙回酒店休息后,其他练化学的考生之间,还在诉说着他的传奇,觉得他那cao作绝对不是才练两年的高中生能积累出来的。 第二天一早,便是化学特招生的正式加试。不过经过了前一天的波折,到了正式考试的日子,反而没什么值得大书特书的新鲜事了。 凡是认识顾辙的同学,对他的实力预期都提高了,就算最后知道他考得好,也不会太奇怪。 考试的内容,上午先是笔试,直接就图省事用了昨天在荷兰用过的全球总决赛试卷,不过也不怕泄题,一是时间太短,二是后续的实验部分不能作假,就算泄题也来不及准备。 如果有人理论部分超高分、实验却很差,那才有可能需要复查,如果两个都很好,就无所谓了。 因为化学加试总共也就招没几个考生。竺可桢学院当时一届也就两百多人,数理化各60人,之前竞赛保送和其他自主招生保送,每个专业已经用掉40个名额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