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章 死因 (第9/13页)
。天太热了,他松开了工作服的扣子,胸脯和后背都有一片明显的汗渍。 已经准备离开的颜素也十分感兴趣,她顺手从口袋里掏出一个小笔记本打开准备记录。 “我们常见的杀人案有两种模式:第一种是情绪驱动型;第二种是利益驱动型。而这个案子明显属于第三种人格驱动型。通俗地讲,人格驱动型就是变态人格或者精神病导致的恶性案件。国外将这种罪犯称作变态连环杀手。这种案件有三个明显的特征:第一,犯罪动机比较模糊;第二,手段大多数都十分残忍;第三,侦破十分困难。 “因为犯罪动机模糊,我们无法从被害人的人物关系网中发现线索。如果是精神病驱动,那还好侦查一些,因为大多数的精神病罪犯不会躲藏。如果是变态人格的罪犯,那侦破起来就十分困难。往往这类罪犯具备极高的反侦查能力和伪装能力,他们和普通人一样难以辨识。历史上抓住的变态人格连环杀手,巧合占到很大比重。 “比如著名的艾德·盖恩,连续杀人三年后,警方在排查一起盗窃案的时候偶然将他抓获。绿河杀手加里·里奇韦杀害了48人,最后因为一张交通罚单落网。开膛手杰克杀了5人,离奇消失五次,最后若不是dna技术的发展,恐怕这辈子也抓不到他……” “等等,等等。你说了这么多,想表达什么?我国有连环杀手存在吗?”这个时候,公安厅的陆广不耐烦地打断了张昭的说话。 张昭面无表情地抬起头,继续说道:“人格驱动形犯罪是一种社会问题。这种人就像我们人体的病变细胞一样存在。从概率学上看,他们的存在和文化以及社会体制没有丝毫关系。苏联一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