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56章 俞式治军 心意妙诀  (第1/4页)
    俞大猷,字志辅,又字逊尧,号虚江,福建人。生于公元1503年,嘉靖十四年武进士出身。得殷正茂赏识举荐,任广西总兵征讨古田一带僮族叛民时,已年近七十高龄。    水墨恒见他第一面,称赞他乃“黄忠在世”,实不为过。    早年俞大猷与戚继光一道,参与和部分领导了沿海一带的抗倭战争,从而赢得“俞龙戚虎”的光荣称号。    但俞大猷不止于此,毕其一生,勤学文武,南征北战,军功显赫昭彰。由他治军,水墨恒和殷正茂都十分放心。    但有个问题,治军先得有军。    驻扎在广西庆远一带的军队本就不多,李延上报给朝廷的数目是六万,实际上只有三万,上次宜山边界一战又死伤上万,如今能上战场的不到两万,且“没胆儿”——这是殷正茂的评语。    用水墨恒通俗的话说,就一个字:怂。打仗的怕死,便失去了本色,那注定完蛋草。    这是上任留下的后遗症。    正如殷正茂分析的那样,李延从接任两广总督的那天起,为了大饱私囊,就没认真剿过匪,一再姑息纵容,导致对方越来越强,而自己手下的兵越来越弱,最后想剿的时候已经来不及了。    朝廷的忍耐可有限度。    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李延是自己将自己逼上绝路的。张居正当时一针见血地指出:李延只会舞文弄墨,根本不是打仗的料。    别的不说,单看他弹劾打压俞大猷这一点。    为何要弹劾、打压、降职?    原因很简单:俞大猷真心真意剿匪,与李延的战略方针背道而驰。    俞大猷是名真正的军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