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哲学解读_《八卦筮法源流考》(十二)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八卦筮法源流考》(十二) (第12/12页)

在说明《左传》一书产生的晚,而《国语》一书应早于《左传》。《左传》里的《僖公十五年》里的筮例中出现的“贞悔”之说应是受到《国语》里所说的“贞屯悔豫”说法,而派生出内外卦的说法来。

    总之,通过以上的出现“八”说,以及“贞,悔”的说法,都是卦术上的一个演变过程。“八”说先是对卦画里的基础符号("八"后改为"一一"写法)的说法而演变成算卦上占筮出一个“不变卦”的称法。而“贞悔”本是《周易》文句中的判词,被巫史把《周易》改造成卦书后,也是从卦繇里的称法而演变成八卦筮术上的内外卦的代称。似乎说这么多的废话而求证八卦筮术上的这些术语有何意义呢?实乃是意在揭示“八卦”筮法既没有什么神秘性,也没有任何使用性。《左传》里记载的春秋时期统治者以春秋文本《周易》占筮,只不过是掩耳盗铃的欺骗工具。

    《国语》里的第三个筮例,《国语·周语下》记:“成公之归也,吾闻晋之筮之也,遇《乾》之《否》,曰:‘配而不终,君三出焉。’一既往矣,后之不知,其次必此。且吾闻成公之生也,其母梦神规其臀以墨,曰:‘使有晋国,三而畀驩之孙。’故名之曰‘黑臀’,于今再矣。襄公曰驩,此其孙也。而令德孝恭,非此其谁?且其梦曰:‘必驩之孙,实有晋国。’其卦曰:‘必三取君于周。’其德又可以君国,三袭焉。吾闻之《大誓》,故曰:‘朕梦协朕卜,袭于休祥,戎商必克。’以三裘也。晋仍无道而鲜胄,其将失之矣。必早善晋子,其当之也。”

    这一筮例并非是以春秋文本《周易》进行卜筮的筮例,我们将与《左传》所记的非是以春秋文本《周易》进行卜筮的两卦例一同另行讲述。周易归来的周易哲学解读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