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487 (第2/4页)
不同,李钊虽然家世一般,但毕竟背靠着信国公府好乘凉,完全没必要彻夜苦读,将自己弄出一身毛病来。 “我只是见比学生年级还小的孩子都能做的的功课,弟子却做不出来,心中有些不甘罢了。”李钊对陈轶实话实说。 往日里他在家中由先生教着读书,除了兄长完全没有参考之人,所以也不知道自己功课究竟差到什么地步。他兄长读书虽强,但他也经常用“他比我大呢”的想法来安慰自己,待到了行知书院,才知道像他这般十二岁了连论语都不会背的都是寒门家的子弟,像他这样家中还有几个钱的,都不会这么差劲。 “吾生有涯,而学无涯。日子还长,你看那些人年纪比你小,有些发蒙却比你早得多。远的不说,你的堂弟李铭,他的功课就不比你堂兄李锐差,若是都按你这样人人攀比,你堂兄当年岂不是要把自己逼死?”陈轶好笑地摇了摇头。“等药来了,你喝上一碗,睡一觉,等家人来接吧。” 李钊皱起小脸,他最怕喝药了。 苏先生明明说的是“勤能补拙”,怎么到了院长这里说法完全不一样呢? 李钊昏昏蒙蒙的睡在榻上,听见陈轶嘴里念叨着什么诗。 “一百馒头一百僧, 大僧三个更无争。 小僧三个分一个, 大小和尚各几丁?” 陈轶正在读的是一位算学大师出的题目。他几次请他出山教导学生算学,都被他拒绝了。这位大师教导学生从来不看出身,许多有名的账房先生都是出自他的门下。但他脾气也古怪,你上门来学可以,叫我出去亲自教就是不行。 陈轶的行知书院讲究“学以致用”,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