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565 (第3/4页)
袁羲走了以后,李茂在居庸关的日子绝对谈不上好。 首先是居庸关的那么多难民。即使李茂想尽办法让他们南下去避难,可这些人就是不走。 人都是有故土情结的,这些难民看见一拨一拨的援军在往居庸关汇集,总觉得朝廷很快就能拿下范阳,进而收归幽州,居庸关是关防,三面显要,一面是水,易守难攻,这些难民觉得居庸关好的很,等范阳收回了,他们就回北方去。 于是造成居庸关人数越来越多,多到让人无法接受的地步。 居庸关并不是一座城市,只是为了边军生活方便而渐渐形成了现在这种犹如镇子一样的规模。但它毕竟不是真的城镇,是没有这么多可以供难民生活的基础设施的。 没有多久,居庸关里遍地都是屎尿,如今正是夏天,蚊蝇乱飞,李茂生怕生出疫病来,紧急调配了一波士兵到处清理这些污物,又强制逼迫他们住在规定的区域里,在规定的地方便溺,否则就鞭三十。 没多久,李茂原本有的好名声就被消耗的干干净净,难民们都称他“鞭人国公”,说起他就会皱起眉毛。 居庸关这么大,就让他们住一住又怎么样呢? 这样的大热天,南下会热死的吧? 李茂从来没有想过,百姓是这个样子的。 在他的印象里,百姓应该是柔弱的、善良的、通情达理的。就和京城里西城那些受过雹灾的百姓,以及在上元节点燃孔明灯为死难者祈福的百姓那样。 正是因为他将百姓视为积弱的那方,所以在过去很长的一段时间里,他都把百姓放在第一位,有时候甚至会抑制一些地方上的力量,来获取某种意义上的“公平”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