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709 楚起的推断 (第6/7页)
为郑侯,卫侯就是死路一条。 要知道之前的卫郑之战,跟卫侯过招的“郑城子”,除了要应对外敌,大部分的精力,都是在盯着国内的反叛势力上。 有没有发挥出三分之一郑国实力,“楚起”不清楚,但合理推算一下,只要郑国完全被“郑城子”掌握,就算内耗有所国力衰退,但总体动员的力量,肯定较之以前,要大大提高。 卫侯拿头来跟郑国玩。 而这一次,因为齐侯合诸侯于无盐邑,郑城子跟卫侯,已经达成了正式的停战协定。 齐侯就是中间人,双方都有了台阶下,看上去好像你好我好大家好,但换个思路就不难看出,郑城子这是甩开了外敌顾虑,可以放心大胆地干死国内反对派。 以前郑城子可能还要有所顾忌,但是现在,他已经彻底没了退路。 以“楚起”的经验来看,郑城子只要承诺上台之后,攻卫国而分其地,郑国的新贵们,都会毫不犹豫地支持他。 谁反对,死就完事儿了。 卫郑之间,“楚起”料定郑国最终必定胜出,至于最后的大赢家,“楚起”懒得去理会。 至于燕国,这个北地老姬家的一份子,因为先天不足,“楚起”根本不看好。 哪怕是汉子李解,他起家的时候,其“百沙之主”的身份,号令的“百沙”,都是在吴越粮仓之间。 燕国有什么? 一年一熟,亩产四十斤。 国家的疆域是大,绵延三千里,可就算成片成块,也是人口稀少,不得不跟戎狄混居。 甚至有些官吏,直接就是戎狄出身,足见其人才稀缺度。 这样的国家,在“楚起”看来,有三四代明君,说不定还有希望。 其中只要有一代雄主,倒也不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