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597 这一定是体制问题 (第8/9页)
宗法的那一套。 越靠近中央,日子越好过,cao心的事情越少;越远离中央,日子越艰难,还要负责打仗,跟蛮夷作战。 吃了苦头的,未必就能有等效的回报,全看投胎技术好不好。 而在这个基础上,还有更加奇葩的制度存在,比如说李解的出头,就是这种奇葩制度的结果。 吴国的最高统治者,对底层的关注度,几乎就是零。 大概就是属于爱咋样咋样,只要不造反,只要愿意上贡,一切都好说。 然后在关键的交通要道上,比如说棠邑、淮县,就设置重兵把守,吴甲和健旅都有一定的数量,以点到面,进行辐射镇压。 其余蛮夷聚集区,比如之前淮夷的核心区盐城,则是安置政治斗争失败者,羿阳君姬玄就是其中之一。 除了姬玄之外,鸠兹的公子朱同样如此,他们都是跟勾陈竞争的失败者,但失败者并非就一定要去死,做个工具人,被老妖怪继续敲骨吸髓废物利用,还是可以的。 经过老乌龟姬玄十几年如一日的经营,盐城现在至少已经可以种植主粮,产量低是低了些,可有和无,是两回事。 再过十几二十年,本地土地产出可能还是很贫瘠,但种植面积肯定能上去,而耕地面积只要上去,总的产量是可以预见的。 这种模式,周室很久之前就不用了,唯有霸主级大国,才有这样的资源继续这样玩。 晋国如此,齐国如此,楚国吴国秦国,也大抵上如此。 扩张之后的土地不想放弃,就封出去,或者分出去,几代人下来,总能消化。 不过不同的霸主,cao作模式显然各有不同,晋国更加的单纯,制度成熟不说,还极为稳定。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