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六百二十六章 商议 (第2/6页)
这日在殿上修起居注,记录官家与大臣言行的正是蔡延庆。 蔡延庆听王安石推举自己不由一愣,但碍于身份此刻又不能说话。 去年官家本要用苏轼修起居注,但因王安石反对而罢,故而改由蔡延庆,孙觉修过起居注。 算一算,担任过修起居注,但还未知制诰的就陈襄,章越,蔡延庆,但孙觉刚因反对青苗法被罢,故而也没有人提及他。 似韩绛这样二府官员上任都有向官家举人的权力。 张方平回朝时向官家就推举了苏轼和李大临。苏轼不合王安石的意,但李大临就被重用了。 而韩绛只推举了章越。 对于王安石提议的蔡延庆,司马光反对说蔡延庆并非是进士高选,为官家起草制诰恐怕是力有未逮。 一下子三名官员各有缺点, 陈襄各方面都无可挑剔,但反对过青苗法。 蔡延庆不是进士高选,又兼司马光放出话来,恐怕学士院考试没办法过。 章越则是没有出任地方的资历。 议了半日,最后宰执们拿出一致意见。 陈襄为知制诰,蔡延庆,王益柔直舍人院,同时让原先知制诰的冯京回朝,以翰林学士的身份起草外制。 而章越仍旧修起居注。 当日殿议后,司马光有些一瘸一拐地走出大殿,他膝盖生疮行动非常不便,但即便如此他依旧在朝堂上与王安石争得寸步不让。 韩绛与王安石走在另一旁,韩绛资历在王安石之上,但事事皆以王安石为马首是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