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门宰相_七百一十三章 班底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七百一十三章 班底 (第4/6页)

,将事情闹大了,不仅赶走了张穆之,蔡天申,还令官家看到了事权重复的弊处,提刑张穆之,察访蔡天申先后被落职,调走,就是为了减少对章越的肘制。

    同时为了扩大对章越的支持,官家决定将熙州镇桃军的节度军额正式下达,这意味着熙州正式成为节度州,章越也可以按照节度州的配置来添幕职官。

    宋朝行政与军额皆一一对应,比如熙州原本对应武胜军,如今改为镇桃军,而秦州的军额是天水军。

    而章越作为守臣知熙州,但下面官员却都在镇桃军节度使司任职,这感觉实在有些怪怪,究其原因这些都是五代留下的遗风。

    不过也有例外的,比如京兆府,军额为永兴军,但守臣却不叫知京兆府,而称作知永兴军府事。

    军额下达,朝廷的编制也就来了,章越这边即办着设州学之事,同时也扩充班底。

    熙州汉人很少,开设州学的目的,一来是让将领子弟可以在此就学,二来让熙州归附宋朝的蕃人部族都可以派遣子弟到州学来读书。….

    没错,既是读书,也是人质。

    说起人质,宋朝在秦州,渭州,庆州等边地开设纳质院。

    纳质院原先的目的,就是针对宋朝附近反复无常的蕃部部落,收其子弟为人质,禁锢终身,使其永远臣服于宋朝。

    章越将此纳质院改为州学,并对熙州蕃部做了人性化处理,允许纳质子弟两年一次回到部族探视族人。

    同时一如州学那般教导蕃部子弟读书,日后若他们继承族中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