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五百七十章 苏轼三言 (第4/6页)
官员言事的范围之大。 苏轼如今是馆职是直史馆,正好是可以上疏言事的范畴内,于是苏轼便上疏给官家了。 苏辙看苏轼的奏疏面上露出忧虑之色。 苏轼看向苏辙道:“怎么了?是不是在条例司又与吕吉甫,王介甫争议了?” 苏辙道:“些许争议倒是无妨,大家都是闭起门来讲,只是王介甫不许我言于外罢了。只是兄长这上疏怕是会触王介甫之怒啊,三郎一直与我说,不可触及王介甫政柄,如今你上疏……不是公然与他不和吗?” 苏轼道:“我入京以来虽是不懒拙不事事,但官家此番上疏让三馆以上官员言事,我又岂可不言。” “既然说了,我又如何能说假话。王介甫说变革新法,恢复学校取士说是尧舜之制,恢复三代之时,其实自汉唐以来科举取士久矣,我辈皆是受益于此,怎能不言。” 苏辙见苏轼坚持不再说什么了。 次日苏轼便行上疏,而同时章衡亦是上疏。 章衡上疏与苏轼皆然相反,他反而是赞成以学校取士之法,但并没有谈论诗赋取士还是经义取士的优劣。 于是这两份奏疏同时在官家的案头。 御案左首的奏疏是殿中丞直史官判官告院苏轼的名字,题目是《论学校贡举疏》。 右首则是右正言直集贤院判太常寺章衡名字,题目是《论大学小学之教疏》。 苏轼与章衡的议论各有千秋,论科名苏轼是制科入三等,章衡则是嘉祐二年的状元,甚至压了苏轼一头,但这一次二人得出截然相反的结论,却都受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