庶子夺唐_第四十八章 所谓降封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四十八章 所谓降封 (第2/4页)

尚未定论,郡公又执意追问,臣也不知该当如何了,还请殿下自己拿个主意吧。”

    李恪摆手大方道:“无妨,堂兄不是外人,有何不可说。”

    说着,李恪拢了拢手,示意李长沙附耳过来。

    李长沙见状,连忙将耳朵贴了过去,只听得李恪带着满口酒气,对李长沙道:“堂兄当知贞观元年,大唐宗室郡王降封之事吧。”

    【书友福利】看书即可得现金or点币,还有iphone12、switch等你抽!关注号可领!

    “那是自然。”李长沙回道。

    武德年间,李唐初得天下,大封宗室子弟,凡景皇帝李虎之后,李渊的兄弟子侄辈,宗室子弟数十人,无论功勋大小,大多得封郡王。

    而贞观元年,因长乐郡王李幼良谋逆,勾结突厥,于朝野内外起轩然大波,朝中推廷议,降无大功、非皇帝血亲的宗室郡王为郡公、县公。

    宗室郡王中,除了淮南王李神通、河间王李孝恭、任城王李道宗等数位功勋卓著的郡王得保王爵外,只有渤海王李奉慈、陇西王李博义等寥寥数人得恩旨仍号郡王,余者皆被降封。

    李奉慈在宗室子弟中本就声望不佳,当初李世民特下恩旨保了李奉慈的王爵,在朝中还引起许多非议,如今李恪当着李长沙的面又提此事,李长沙顿觉不妙。

    果然,李恪接着道:“如今朝中风声颇大,此事恐怕再生波澜啊。”

    李长沙讶然问道:“怎会如此?”

    李恪回道:“我李唐宗室子弟中并非人人尽如伯父和堂兄这般尊礼守矩,行事不轨,违乱法纪的大有人在。就在年初,郇国公李孝协于魏州刺史任上贪墨过甚,为御史台所查,禀奏父皇,父皇大怒,下旨彻查。再加之如今大唐外战仍频,连遭天灾,朝中财政吃紧,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