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四十五章 皇子遭劾 (第3/4页)
一脸正色道:“太子少儿顽劣,臣自问教之无方,不敢当此重任,特来向陛下辞官。” 李世民听得于志宁这么一说,顿时明白了过来。 难怪于志宁上来便要辞官,原来竟是太子做差了事情,于志宁这是借辞官之说奏太子之失来了。 论主次,李承乾是君,于志宁是臣,于志宁自然不便随意指摘李承乾之失,故而于志宁便借助辞官之说觐见,禀奏李承乾之过。 果然,于志宁这么一说,李世民当即问道:“不知太子所为何事,竟叫仲谧如此大动干戈。” 于志宁回道:“太子弥留女色,念栈青楼,已连续数日夜不回宫,宿于妓坊,长此下去,如何了得。” 李世民闻得于志宁之言,猛然一惊,面露讶色地问道:“竟有此事?” 于志宁点了点头,叹了口气道:“太子夜宿青楼,整日只知饮酒取乐,每到白日读书之时,便是一副昏沉欲睡之态,亦或是告病不出,躲在内殿酣睡,如今太子的课业已月余无甚长进,臣是看在眼中,急在心中。” 李世民听了于志宁的话,眉头不禁皱了起来。 李世民众皇子中,论贤名,以李恪为最,但李承乾虽贤德之名不及李恪,可论及睿哲聪慧,也不在李恪之下。 贞观六年李世民驾幸岐州,身不在长安,便是李承乾以太子身份留京监国。那时李承乾处事颇得章法,有条不紊,深得李世民赞许。 甚至李世民为了栽培李承乾,一度着陆德明、孔颖达、长孙祥、褚亮等一众鸿儒之臣教导李恪治学,可谓用心良苦。 可就是这样一个李世民原本寄予厚望的太子,竟干出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