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四十九章 亲往楚州 (第3/4页)
供水转流,岂是首要?”李恪听了袁承范的话,不解地问道。 盱眙本就是楚州下辖一县,洪泽湖更在盱眙之内,算不得什么名山大川,袁承范不知李恪怎知的洪泽湖,但他还是对李恪道:“洪泽湖方圆不过十余里,若汇小流尚可,可要汇转淮水,恐怕还远远不足。” 十余里? 李恪闻言,先是微微一愣,接着才想了起来。 李恪记忆中的洪泽湖,烟波浩渺,方圆千里,但那都是五百年后的事情了。 如今的淮河,尚无黄河夺道之说,故而在淮河中下段,也还尚无那个自北宋后才成,蓄水万方的洪泽湖,现在的洪泽湖只是一个小泊而已。 袁承范见李恪似乎有些愣住了,哪里知道他的心思,只当他未能全然明白自己的意思,于是接着解释道:“淮水起自桐柏,东会于泗、沂,东入于海,淮河之长,计两千余里,而就在这两千余里的淮水之中,水位最涨的便是转水最急楚州盱眙段了。” 楚州盱眙。 李恪听了袁承范的话,从这一摞高高的奏本中找出了楚州刺史方安的奏本。 “楚王殿下钧鉴,臣楚州刺史方安叩拜:连日江淮暴雨,淮水、运河暴涨,均有决堤之险。两水均乃天下要流,如若决堤,所祸者绝非楚州一地,恐将延及江淮,东南半壁,或化作一片泽国...” 方安奏本所写的内容不多,比起其他州郡的少了许多,但李恪看着这倒奏本中的内容,虽还在夏日,但李恪的后背竟嗖地一阵凉意。 诚如方安所言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