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三章 自请 (第3/4页)
满朝大臣帮衬,李世民纵然不舍李恪离京,也难护着李恪。 李世民只得怒道:“何谓善纳忠言?武德九年,突厥破关,兵叩渭水,那时若非楚王自请北上为质,岂有今之大唐,岂有今日之众卿。今日众卿在大殿之上逼楚王出京,却不思楚王之功,难道便是为臣之道吗?” 于李世民而言,李恪自是臣,可于李恪而言,魏征、于志宁等人也是臣。 魏征是耿直,但也不是胡搅蛮缠之人,李世民的一番话,倒叫他愣住了。 李恪不同于寻常皇子,少时便有功绩在身,对百万关中百姓更有活命之恩,这些功劳是魏征万万不敢,也不会去抹杀的,他一时间倒不知该如何回话了。 不过魏征到底是头犟驴,虽然不知该如何回李世民的话,但既是他认定的事情,他便不会退让半步,魏征站在大殿之中,虽无话可说,但是脸憋地通红也未退让半步。 一旁的李恪看着大殿中的君臣,其中心中已有揣度。 今日之局,虽是太子党借白虹贯日异象发难,但此事绝非于志宁临时起意,必是早有思量的结果,所谓白虹贯日不过是他们借来的由头罢了。 就算没有今日的白虹贯日,也会有其他事情,他们想发难,多得是机会。 至于长安,李恪倒也不是非留不可。 当李恪在春明门外听了阿史那云的话,那时的李恪已经动了离京的心思,他回府也已同岑文本、王玄策做过商讨,外放出京,他倒也并非无法接受。 只是李恪知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