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万花劫】(第二十六章 初至扬州) (第8/20页)
用完早餐,也的确要离开了,掌柜的,算下账 吧!」 等候在一旁的店小二前头带路,三人随便用了些点心馒头,待到下楼时,掌 柜的已将该找回的银两放在了柜台前,伙计也将马牵了过来。 朱三也不迟疑,拿了银两,上马就走,沉瑶和沉雪清紧随其后,自是不用多 言。 待朱三走后,掌柜的将小二唤至跟前,耳语了起来……**扬州,本籍籍无 名,自隋炀帝开大运河起,方才名扬天下,原本被东西走向的长江黄河所横切的 南北水路交通,从那时起,方才紧密地结合在一起,继而成为了大唐最重要的港 口。 这里往南直通长江、出海口,往北可入黄淮、关中,放眼全国,再无这样的 内河航运和海上航运连接点。 一年四季,千帆竞会,万商云集,随之而来的少不了有各色店家、梨园子弟 、墨客sao人……而街市坊间,绣户珠帘,每华灯初上,觥酬交错吟咏唱和,其一 时之盛,不让京师,李太白曾云:腰缠十万贯,骑鹤下扬州。 当时天下人号为「扬一益二」,可见一斑!盛唐过后,扬州稍稍平静了一段 时期,然而随着漕运越来越重要,尤其洪武皇帝开国后,禁止商船出海,南北水 运就更是完全以运河为主,扬州又再次繁荣了起来。 此处虽离苏杭不远,但气质上与苏杭却并非一体,苏杭长期受士大夫文化影 响,多儒雅之气,而扬州则世俗之气更加浓厚,这里除了平民百姓外,最大的一 个群体,就是商人,尤其以盐商为重,商人重利,世俗之气自然浓厚!如果仅仅 如此,那扬州就仅仅落一俗名罢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