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93 (第2/4页)
个枝杈一边是官道一边是县里的路。 四百五十两在县官那里层层吃回扣下来只能修一段路。但是在村里够用了, 这银子全村人都盯着呢,谁要是把村里的千秋大业给破坏了, 村里那些战斗力强的妇人都能上门撅他祖宗。 村长为了避嫌,特意请了个账房先生告诉他们四百五十两都花在哪儿了,一笔一笔的都记得清清楚楚,天天中午在晒谷场那里念给大伙儿听。虽村里的老百姓多数都不识字, 但是对这物价了解,贵一文都得找村长掰扯。 “黄泥三十担500文。”账房念着。 村里的婶子道:“哎, 不对,我家当初盖房子的时候十担才150文。这咋贵这么多?” 账房先生旁边采买的年轻人解释道:“牛婶,咱村用的是最好的黄泥,一等品。人家泥厂的人都说了搁过去都是建城墙用的。人家要200文十担呢, 这是看咱们用的多已经给便宜了。” 牛婶道:“你们小伙子去讲价人家肯定不实惠。下次叫上我,讲价我可是一绝。” 采买的年轻高兴了:“婶子这可是你说的,说了就不带反悔的。你要是能去,那肯定讲价这事儿不犯愁了。” 牛婶刚才就是随口一说,但被他这么捧着头脑就晕晕乎乎了。道:“那你放心,我出去买啥都是最低价!” 账房听着他们还在地下聊上了,清了清嗓子继续道:“碎石子, 100担三两银子。” 牛婶道:“石场那我知道,碎石子都不看着,随便装。你们换成大担子多装。” 采买的小伙子一听脸就变成菜色了:“婶子,咱们挑不动啊。” 牛婶嫌弃道:“你们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