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一千三百三十五章 义利 (第3/5页)
左相,又说回到理气之辩吗?” “听吾一言,朱子曾有云理有动静,何为动静呢?就如太极之有阴阳一般,阴阳之间此消彼长,无时无刻不在变化之中。” “但无论如何变化,当你之目光投注到太极上一眼的霎那之间,图上的阴阳却是分明的!这也是朱子所言始信真源行不至,倚筇随处弄潺湲!” “所以理有动静之分,是因不用时,合二为一,而用时,要一分为二!义利二字恰如阴阳,如同道心人心之精微。所以从来没有什么义利并举,而在于合宜?而合宜是即是要讲义也要讲利,这就是一分为二。眼下我大明救贵国与存亡之际,如此大恩,贵国又当如何极力报答,以便合宜,合乎于义字?” “现在吾不过是提一个分朝之议,对于贵国国土没有半点减损,对于贵国子民没有半点伤害,而今贵国却口口声声反对再三,难道这大义只用在约束我上朝,而不在于贵邦吗?” 柳成龙提出的话每一句都被林延潮所反驳。 好一个动静之分,义利之辩! 李滉与李珥,东人党和西人党几百年来争论就被林延潮一言道破。 李珥义利并举最大的破绽,在于这是二元论,而不是一元论。所以他到最后也不得不回到义在利先的路线上来。 林延潮当然也没办法,挑战理在气先,义在利先在古人心底的地位。 但是林延潮反过来却以朱熹的诗而论,我不否认有个真理的存在,但是恰如整条河水的真源一般,我们是走不到的,正如明月映万川那明月,我是可以看得到,但是却是走不到的。 不过我们走到某个具体的溪流旁时,却可知道这水从哪里来到哪里去,这就要从两分法来看待问题了,最后达到解决问题的一了。 柳成龙深知无法反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