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农圣_第657章 父子谈心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657章 父子谈心 (第2/6页)

里人口多,想多种的,给以他们多种,人口少,种不过来,想少种,也可以给他们少种。

    但是最终的结果就是,即便是在富裕的关中,大多数百姓家庭里有耕牛,丁口也足,却也都不愿意种太多地,甚至,有很多民户家里,一亩田也不愿意种。

    为何?

    人家家里两个青壮都可以在渭南找到一份年收入二三十贯,每天只工作八小时,风不吹,日不晒的工作,而且还能享受各种福利保障,但由于你朝廷给每户分配八十亩永业田,我还得请人来帮忙种,粮价现在这么低,卖出来的钱,其实也就够给请来的帮工一些工钱,吃喝几顿的,白忙活个啥?

    这就是李承乾当初在做职业体验的时候,看到的问题了,他早就已经猜到了是这样的情况,大唐现在发展的太快了,老百姓,都是奔着利益去的,政策需要跟着实际情况改变,滞后了,就会阻碍发展。

    百姓纷纷去到衙门,要求少种田这件事,让朝班上,顿时没有了别的声音,百姓耕种的问题,可是大事,必须得妥善处理好。

    李世民的处理方式就是,将其全部交给李承乾负责。

    然之后,趁着冬天农闲,关中开始进行大规模的田地重新分配,直接按照百姓的意愿给他们划田,最终导致的结果就是,朝廷收回来了近五百万亩田,占关中现有总耕地面积的三分之一以上。

    要知道,经过中下田的退耕运动之后,关中现在可是只保留了上田,这些百姓们,已经骄傲到连上田都不想种的地步了吗?

    在各个村落转悠了一阵的李世民感觉到很郁闷,曾几何时,百姓们得几亩自耕田,就高兴的不得了的画面去哪里了?

    “父皇,百姓们不愿意种地,其实是好事,证明他们有比种地更好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