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442章 小麦的产量 (第6/6页)
出了亩产六石六的麦子······苍天呐······” 各种喊叫之声,在晒谷场上响起,这个数据,确实太吓人了。 华夏民族种小麦的历史,到唐初的时候,已有千年,在孙享福传来之前,亩产能达到两石左右,就已经算是上田中,最好的收成了,现在,这个收成突然被翻了三倍,叫他们怎么不喜。 不过,孙享福并没有多少激动,六石六还不到八百斤,而且还是湿重,除去一两成的水份,也不过六百来斤的样子,虽然田亩面积大小只有后世的八成多,但即便把面积加上一成多的面积,亩产也才八百斤左右,这比后世普通农民种出来的产量,都还差一点,跟何况这是孙享福这个农科大研究生全程跟进的试验田。 所以,这个产量对于孙享福来说,是完全没有惊喜,不过,加上南方一两季或者三季的占城稻的话,这个产量就已经足够解决大唐人口在一定规模内,所有主粮方面的需求了,今后,只需要推广精耕细作的种植技术,就能保证全国的粮食产量,再度提高,这是农部下一步的主要工作,当然,孙享福掌握的农门,或者今后的农学院,对于经济作物的研究,也是不会停止的。 谷贱则伤农,粮食的产量提高,对于老百姓来说,不见得是什么好事,然而,这也是他们必须要经历的阵痛,不先将精耕细作的种植技术学会,他们就无法种植技术含量更高的经济作物,来改变自己的现状,孙享福正好可以用农民们学习耕种技术的时间,来将经济作物种植的技术向前推进一步,让他们以后可以直接种植。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