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517章 赶上了好时候 (第5/6页)
一时之间,民间对于李世民的歌功颂德之声再度大涨,这种声势会造就一种很直观的现象,那就是民间更加的和谐了。 封建社会就是这样,百姓们觉得皇帝好,就更加愿意守皇帝定下的规矩,包括臣服的那些番邦国主。 所以,连李世民规定的,七岁以上的孩子,不分男女,必须送到县学,开始接受基础教育,百姓们也是从者如云。 至于那些臣服的小国的国主,他们在长安,吃的好,住的好,有各种稀奇把戏看,比他们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上,要舒坦的多,李世民留他们在长安多住几天,他们想都不想就答应了,李世民让他们的子孙进国子监读书,学习汉文化,他们更加是举双手赞同。 这可是大好事啊!学好了文化,就能够在大唐做官,皇帝要给他们的后代做官,这就是没有把他们当外人看的表现,所以,别说那些年幼的子孙,就是像麴智盛这样的成年王子,也被新获封了高昌郡公的麴文泰留在了长安学习。 并且,有好多只是获封了县公,县候级别的国主,直接请求定居在长安,他们已经舍不得长安的荣华富贵了,在这边,不仅吃的好,穿的好,玩的好,生了病,还能得到及时的治疗,很多小病,一刻药丸下去,就能见好,这对他们来说,简直是太神奇了。 有这样的生活环境,没有野心,也成不了气候的他们,干嘛还要回去? 对于这样的奏请,李世民当然是同意了,并且给这些申请留下的人,都赐了宅子和一定数量的三等公民做仆役,让他们直接成为了长安城有房有仆有高薪的享乐阶级。 当然,也不是说他们完全没有用,有一些他们提供的当地的风土人情,和一些资料,以及身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