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736章 高原进入发展轨道 (第5/6页)
不过,对于这个地区的百姓来说,这基本也足够用了,如果田地里种的是高产作物,加上畜牧业,孙享福甚至都不需要组织百姓们开荒,只是带领他们把自己带过来的种子,种在熟田里,用比较科学的方式打理,产量就基本能够满足当地人食用。 与孙享福一门心思的谋划怎么种田不同,其实,各部的首领,最想要的,是去到中原繁华的地方去,因为,吐蕃第一大族雅砻氏,已经确定要跟着松赞干布去关中了。 第二大族,葛尔氏。又发动了部落内一半以上的人,迁去了云南。 他们这两支,可是掌握了吐蕃最顶尖智慧的人,他们这样卖力的往中原跑,剩下的这些人,又怎么会不动心思呢! 要知道,延平门一战之后,吐蕃的情况是女多男少,比例比中原地区还失衡,达到了八比二的程度。 而原先属于吐蕃各部的那些青壮,都是作为战俘,被安排在关中各地劳作的,有十几万人之多,他们都在中原地区生活了好几年,早已离不开中原的繁华生活了。 而现在的情况是,这里原本跟那些人沾亲带故的人,都想去投奔他们,要知道,那些战俘里面,好多人,原先就是这些部落的首领,头人之类的。 既然他们提出来要迁,孙享福也不拦着,跟他们讲好了一应徒迁安置的标准之后,就放他们下去了,毕竟,关中实现自由耕种之后,每个县,光是空余出来歇耕的上田,都是几千上万亩不等,几十万人,在几百万人的关中分散下来,并不算什么难事,那些田地与其空着,还不如分配给他们种。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