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393章 朝堂新气象 (第2/6页)
子弟的一门兴趣选修课,由于此前御史台,大理寺,刑部和地方主官,都要求精通一些律法,是以,有意出仕的许多儒家子弟都会涉猎一些关于律法条例的书籍,但真正全职研究这个东西的人,这个时代几乎没有。 在孙享福看来,能够去考明法科的学子,在学问造诣上,已经不浅了,至少他们是读的懂有关律法书籍的,那么,在文化上的硬指标就足够了,只要剔除一些浑水摸鱼者,就可以将剩下的人全部取中,之后让他们去法部帮忙修法,同时,就能顺便把新的律法条例学习完了,在思想教育上再稍微下点功夫,那么他们判罚起案件起来,就没那么难了,毕竟,当下这个社会,是没有后世那么复杂的。 但即便是这几点,正在要跟魏征掰扯清楚,也不是三言两语的事情,于是孙享福道,“这样,我稍后也给您写一个陈条,让您拿去参考,至于此次科举取中明法科考生的数量,应该会高达八九成,因为您这边在地方,还是一片空白,而朝廷的要求是每个县都要有一名法官,一所法庭,这样,法部法官,尤其是基层法官的缺口可就十分巨大了。” 法庭,法官到县,其实就是皇权到县的一种象征,即便这样做的投入比较大,但李世民也觉得必须要做,在人员不能到位之前,新一批的法官,也会先派往人口较多的上州,上县去上任,之后,再逐步的向中下县发展,这个过程,只怕要好几年,魏征,倒是有时间慢慢来理。 魏征就是这个目的,点了点头,又道,“今日只怕有官员会上奏陛下,说科举取士的事情,你可要有准备了。” “是法部官员?”孙享福有些意外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