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363章 征调工作开启 (第6/6页)
体算下来,一年之内,差不多要供应三万多石精盐,每月要三千石的话,申屠勇那边能够生产的出来吗?” “一个月就要三千石?只怕是不能,现在除了给豆酱作坊制作咸鱼要用的盐,每个月他们只能向市场上出货一千石精盐,前些日子他们还提议,不做咸鱼了,只弄精盐销售,被老夫拒绝了,我韦家可不是只顾利益,不顾百姓的人,不过,想要每月给大军供应三千石精盐的话,即便是不对外销售,咱们也要将产量扩大一倍以上,可是,如果扩大的话,咱么这制盐的秘方,只怕会泄露出去。”韦叔谐有些为难的道。 闻言,孙享福思索了许久之后,才道,“既然朝廷已经放开了盐的管制,而且,大家也都知道了精盐的出处在海上,那么,保密估计也只是一时的,不如趁此机会,将整个产业扩大,抢占所有市场,以走量的形式来赚取更多的钱。 这样吧!我稍后去信一封给越国公,让他帮忙协调人手,直接派给申屠勇五倍的人,多开发几个制盐的海岛,管理的人手就从申屠勇手下的熟手制盐工人中出,不过,稍后朝廷可能会像豆酱作坊一样,派专门的税务官驻岛收税,这个产业的账目,生产工艺也可能会随之曝光,你们韦家得做好心理准备。” 借助这个机会,把低价食盐向全民推广,也是一桩好事,只要朝廷不利用盐来控制税收,那么它就只是一个普通商品,而制盐的人多了,也就无法形成垄断,抬高价格了,对于国家来说,是好的。 现在大唐人口这么少,产出越来越多,商业越来越繁荣的情况下,精盐走向低价时代,成为大众化日用品,是必然的。只是在周边强邻没有解决之前,控制一下出口就好。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