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农圣_第264章 医学院的构想(大章加更求飘赏)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64章 医学院的构想(大章加更求飘赏) (第3/6页)

,“非也,医学院是面向全国所有百姓,可不像岭南,只是针对百越各族的时疫之症,如果全免的话,财政上恐怕承受不起,我的意思,医免,药不免。至于医者的食宿俸禄,可由大都督府承担,待遇从优。”

    “这也是了不得的功德了,贫道这便去信师叔,让他号召各处医道高手前来善阳,共商此事。”

    李淳风对于行善举的事,通常都是大力支持的,他在岭南享受过了别人对他感激,崇拜的那种眼神之后,行善已经成为了他的一种习惯。

    大唐连读书人都缺,自然也奇缺医者,毕竟,想要在医道上有所建树,首先你得懂药性,会开药方,这就得有一定的文字基础,而有文字基础的人,除非是在朝廷混不到差事了,才会选择学医,这种情况很少,是以,唐初的医者,有很大一部分是道士和尚在做的兼职,这就无怪乎这两个宗教在这个时代会迅速发展壮大了,因为百姓对医的需求是很大的。

    善阳城内的空地还有不少,建医学院那就是孙享福一句话的事情,然而,北方之地,不盛产药材,如何降低医药成本,孙享福还需要多做研究,药田,这个在后世很普遍存在的东西,在这个时代,居然没有。

    这一点,从岭南回来的时候孙享福早就知道了,这个时期的药材,都是靠医者采摘野生的,这势必会让产药的规模不大,质量参差不齐,而由于少,则更容易被抬价,穷人治不起病,就容易将小疾拖成大患,最终死亡,这也是这个时期平均寿命不长的主要原因之一。

    然而,后世的孙享福虽然是农科大出来的,但主要研究方向是农作物,想要种植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