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314章 李世民的新感悟(麻烦的咔嚓万赏加更三) (第6/6页)
的城池继续往深处推进,善阳的产业,必定会跟着向前移动,到时候,这里可就变成了大唐北方的一个中心地带,富有起来了的大唐人民,会更喜欢在善阳这样景色优美的地方居住或者游玩。 当然,还有一些其它目的,这就需要李世民慢慢的去观察发现了。 “嗯,你兄长在农之一道上的造诣,已是前无古人,朕此次将你们农门子弟全部带来善阳,也是希望你们能够更好的学习他的本事,甚至超越他,朕想看看,将农耕发展到极致,咱们这个国家,能强到什么程度。” 华夏民族从封建制度开始实行,就坚持着以农为本的基本发展道路,但没有那个统治者,真正把农看的很重,是以,千年过去了,农业技术,也没有得到什么飞跃式的发展。 然而,到了李世民这里,不同了。大唐出了一个农业方面的天纵之才孙正明。 可以说,大唐能有如今的局面,孙享福的农耕技术起到的作用有一大半的功劳,这让李世民认识到,农业兴国似乎也是个不错的路子。 正是因为有了强大的农业支撑,李世民才有资本拉着数百车瓜果,上百万件的衣物,到草原上来大收人心。 正是因为有了强大农业支撑,才让西域诸国的商贾,对大唐马首是瞻,让薛延陀对大唐俯首称臣。 一切强大的基础,都应该建立在足够的农业产出上,因为农业产出足够,才能让人腾出手来去做很多事,比如发展工业,商业,乃至文化教育。 那么,朝廷,是不是应该更加重视农业呢!至少,需要一个管理全国农业的衙门吧! 此刻,升格司农寺为农部,成为一个与六部齐平,专门管理全国农业的部门的想法在李世民心里诞生。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