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农圣_第374章 科举制度定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374章 科举制度定 (第2/6页)

正明只是个例,咱们大唐确实以农为本,然而,只有士人,才能管好农夫的生产次序,您不能以偏概全。”

    “那你告诉老夫,朝廷为什么不选一个懂得农事的人来管农夫,而要选你一个不懂农事的人来管理农夫?”

    “这······士人读书明理,懂得教化百姓。”

    “前面老夫好像跟你说过吧!朝廷也取文学生来教化百姓,然而,百姓不只是需要明理,还需要掌握更好的生产生活技能,

    比如,渭南有上百个大工厂,需要懂得工业技术的官员,指导,组织他们做工,他们制作出来的商品,需要会经营商贸的人,组织将其卖到世界各地。

    这些东西,我们这样的读书人,就教不了。”

    萧瑀说的简单直白,所有在场的百姓都听的懂,纷纷点头表示赞同。

    其实,不是古人对于生产技能没有研究,而是这些研究成果,通常会以文字记载的方式,被保留下来,久而久之,就都被读书人掌握了。

    而这些掌握了知识的读书人,会利用手上的这些知识,去掌控什么都不懂的傻老百姓,这样,世家门阀就诞生了。

    在汉朝时期形成的这些世家门阀,之所以有钱,主要原因还是他们的生产技术,比普通老百姓高一个层次,在他们主持下的生产,是比老百姓自己生产多出一些的,国家但有富余,肯定是他们的手上的富余最多,这就导致了统治者必须倚仗他们才能得到一些资源。

    卢骞被萧瑀的一番话,说的语塞,人家朝廷取专业人才,来做专业的事,道理说的通啊!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