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374章 科举制度定 (第5/6页)
至于你所说的,百姓只选择听从自己的人为官之类的,那才是真正的以偏盖全之言,百姓只是能给官员的施政水平打分而已,官员的去留,在是由朝廷的各项考评作为基础决定的,民意只是其中一个参考标准而已。 如果有的人以为对抗皇权,对他们是有利的,那么,朕会让他知道,在朕治下的大唐,有多么强大。” 李世民这话说的霸气侧漏,直接告诉所有人,我待百姓好,百姓拥戴我,我待百姓不好,百姓反对我,是合情合理的事情,然而,反对归反对,你要是想造反,我就灭了你,任你有万般反对的理由,你打不过我,一切都是枉然。 这是一些犯忌讳的敏感话题,李世民就这么直接拿出来说了,不仅展现了他的自信,也展现了他的胸襟。 在封建社会里,讲究的可是视君如父,子不言父之过,君父说的是对的,你要听,君父说的是错的,你也要听,但李世民此举,却是等于向世人宣布了,他允许别人说他的错。 或许,正是应为他有这样的胸襟,才有历史上贞观朝那么开明的政治风气吧! 卢骞不敢再继续说下去了,因为,此时,所有围观的百姓看李世民的眼神中,都充满崇拜迷信的光芒,在他们看来,这可是一位真正为民着想的好皇帝啊! 民心在李世民这,现在,他说什么是对的,什么就是对的,不知道是谁开了个头,山呼海啸的万岁声便在城门口响起,即便的远在皇城门口迎接皇帝车驾的长孙皇后都听的清楚。 而在茶楼里等待城门口消息的卢文渊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