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农圣_第696章 玉米面和红薯粉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696章 玉米面和红薯粉 (第4/6页)

的,这一点,在当下,有一些优势,那就是各地产出的原种野生稻种比较多。

    第二点就是肥料保障作物各方面营养充足,这就跟人吃多了高热量食物会长胖一样,肥料,就是农作物的高热量食物。

    在科技水平无法达到生产化工肥料,帮这些作物全方位的补足营养的时候,孙享福采用用的是多次追肥的办法,在作物可承受的范围之内,让它一直吃饱,两个胖子,生出来的崽,基本也是胖子,目前看来,效果还不错。

    当然,他是不建议百姓们也用这样的方式,去提升产量,因为这样需要投入的人力,肥料成本太大了,只需要专业的人,有一个育种基地,帮百姓们培育出最好的种子就好。

    所以,即便是孙享福第一期的稻种达到了预期目标,所产出来的稻种,交给百姓们去种,他们最多也就种出个十石左右的亩产,就顶了天了,这与肥料的肥力,除虫,除杂草的技术达不到标,也有很大关系。

    一千二百斤左右的产量,虽然与后世江汉平原地区,普遍亩产两千斤的水平,差着七八百斤,但在这个时期,已经足够了,因为现在并不需要养活那么多人。

    至于非垸田区域的百姓,他们或许能够种个七八石左右的产量出来,但是,现在大唐的农作物丰富了,未必需要都种水稻,在竞争不过别人的方面,与别人竞争,是很愚蠢的做法,选择新兴经济作物,玉米,或者各种蔬菜作物,就是不错的选择。

    就岭南玉米田的长势来看,它的产量,还是不错的,而且种植起来,比水稻轻松的多。

    “老师,那些种玉米的玛雅人这几天经常说,咱们这个地方太神奇了,种出来的玉米,居然比他们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