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农圣_第203章 农门的传承方式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03章 农门的传承方式 (第4/6页)



    “你先前说你大哥的农耕技术已经超越了《齐民要术》记载的很多,那他现在能把一亩田,种出几倍的产量来吗?”李世民问了个大家都很感兴趣的问题道。

    孙得寿思考了一下,点点头答道,“理论上可以,去年大哥在没有沥出有机肥的情况下,把小麦的产量提高到了四石多一点,今年,有了有机肥,产量可能会再提高几成,比原本两石多的产量高出两三倍是不在话下的。”

    后世的小麦亩产达到一千斤以上并不难,那就是八石多,即便现在因为种子,肥力,农药的缘故,不能完全达到后世的产量,但亩产六七石也不是没有可能的,别忘了,这个时期的生态环境非常好,污染基本没有,日照十分充足,只要田地里肥力足,种植的方法科学,农作物的长势未必会比后世差。

    “什么叫理论上?”李世民再度追问道。

    “就是,在各方面准备全部做到最好的情况下,就好比小子这试验田里种的冬瓜,几乎满足了冬瓜生长的最好条件,如果是按照这种条件种植一亩地,产量恐怕会达到过万斤。”孙得寿指了指插着他的名字的牌牌的那块区域的几根冬瓜物道。

    中原人很早就学会了种植冬瓜,《齐民要术》上就有种植冬瓜的记载,然而,在有机肥和定植授粉的帮助下,试验田里的冬瓜会比普通农户种植出来的冬瓜大很多,当然,孙享福不会无聊的让他去研究一种已经有较成熟种植技术的瓜物,他给孙得寿的命题是让冬瓜变种,长出同样适合夏季食用的节瓜。

    “亩产万斤的冬瓜?”

    李世民和几位大臣们都有些发愣,冬瓜个头大不假,但这个时期,能超过十斤的冬瓜已经算个头大的了,而且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