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农圣_第425章 稳步发展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425章 稳步发展 (第3/6页)

圃制”,经过三年的针对性繁育,结合洛阳冬麦和朔州春麦的一些特性,培植出来的一种中早熟的春小麦,与后世的良种豫麦的产量或许还有一点点微小差距,但是比这个时期的传统小麦,株高,结穗率,颗粒饱满度,都有了一些提高,具体产量能到什么程度,孙享福不好说,还得看各家的种植水平,以及无法预期的天气条件。

    这个品种最大的特点是它的成熟期缩短了半个多月,虽然没有达到后世春麦三个多月即可收割的程度,但在正月底,二月初播种,到五中下旬,就完全可以收割了,打出来的粮食,正好可以供应大军出征。

    以关中现在零到三度左右的气温,正好可以让这些小麦种子完成足够的春化储冷阶段,结合田地里的肥力,孙享福对于试验田里的小麦产量,有足够的信心,待得田地晾好之后,他便开始组织士兵播种。

    集体生产若是碰上了性格耿直,大小事情都按照命令来干的兵哥哥,效率是会增加很多的,十万大军撒开了,去播种三十万亩田地,平均每人也就三亩,都不用一上午的时间,整个播种就完毕了。

    看到这个劳动成果,孙享福找李世民申请了一下,让有播种经验的大军,帮助关中百姓播种,尤其是那些新迁过来的高句丽和少数民族百姓的田地,在检查过整田施肥基本没有问题之后,直接全部由大军帮他们播种。

    整个关中进入了一片大农忙的景象,持续了半个多月左右,除了幸福村那边还在零零散散的移植棉花,瓜物,教一些关系户在私田里种各种蔬菜之外,整个关中的春耕,到了二月中旬,基本就完毕了。

    而到了这个时候,朝廷也进入了战前筹备的关键时刻,李世民带领着整个朝臣班子到渭南办公,敦促军事装备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