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196 (第3/4页)
不但是没有国界的,也是没有时空感的。贝多芬的世界名曲,即使拿到了昱朝,仍旧可以让人感同身受。 至于这夸张的乐器夸张的音阶和夸张的情感表现,比起宿谊那众多的传闻,就不算什么了。 难得宿天师“指点”众人,他们当然沉浸在乐声之中,开始根据音乐各种脑补。而这音乐表现力这么强,即使不需要太大的脑补能力,也能感觉到其中不屈不挠的精神。 当众人散去的时候,有人露出沉思的神色,有人露出感慨的表情,有人露出坚定的神情……反正所有听完钢琴曲的人,非得露出点什么特殊的表情,来表示自己听过这首曲子了,接受过宿天师的熏陶和指点了,回去可以顿悟了。 至于他们是否真的感悟到了什么,这个不好说。 不过这次宴会之后,的确出现了文艺作品的井喷。几乎所有名士回去之后,都用歌赋或者诗词,写下这次宴会的见闻。有从饮食之美乐声之美宿天师仪容之美着手的,有从乐曲感悟入手的,有从对宿天师本人敬仰入手的。 其中不乏传世名篇。 而在这一堆文学作品中,拥有被后世中学课本收录并且全文背诵默写待遇的文章,却是一封书信。孔彦写给李蔼的书信。 孔彦并未在书信中写宴会见闻,只说了宿天师仪容举止不似凡人,他冒昧询问,宿天师却一眼看穿了他心中所想。然后孔彦在心中用很长的篇幅描写了自己听到宿天师琴声的感受感慨,遗憾友人未曾听到这引人内心激荡不已,仿佛艰难险阻统统被移平的绝世之音,希望友人能够度过难关,遵从内心,不要被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