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676节 (第5/8页)
避牌上,黑色的“圣公府”三个大字,足以说明人家确实够资格摆这个谱——千年世家,唯有南张北孔。 此时,大明第一任衍圣公孔希学已然作古,他的儿子孔讷继承了衍圣公之位。 孔讷才二十八岁,正是年富力强,自信满满的年纪。此时,他穿着大明一品文官的绯红官袍,正端坐在马车上,敬阅手中的《春秋》。 十六名年轻俊美的仆童,捧着手巾、点心、茶盏、痰盂等物,排成两排,纹丝不动的侍立在车厢外。 最离谱的是,还他么有伴奏!相邻的车厢里,数名乐妇在弹琴吹箫,做大成之乐,而且隔了两层车厢,乐声一点都不刺耳,反而多了几分悠远、神秘。 当然,按衍圣公自己的说法,这是为了严守礼法,所以不能与女子共乘一车。才不是嫌在一个车厢里太吵呢。 可惜,兖州城门已经紧闭好几天了,所以根本没人围观他的风采,未免有些遗憾。 这时,车外长随轻声说了句:“公爷,孟家的人来了。” “嗯。”孔讷屁股都没挪,便吩咐道:“请信夫兄上车说话。” “是。”长随应一声,前去传话。 比起孔家后人的排场,孟家后人的架势就显得寒酸多了……“只有”三辆马车,两三百护卫而已。 孟家这一代的家主叫孟克仁,字信夫。 孟家不像孔家。孔家始终代表着儒家,地位一直很崇高。而孟家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并没有得到朝廷的特殊优待,一直到了宋仁宗景佑四年,孔子四十五代孙孔道辅守兖州,访得孟子墓在四基山之阳,便在其址修起了孟子庙。 孔道辅又于凫村访得孟子四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