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279节 (第8/8页)
几年才能织出的量。 这么大的量,苏州根本消化不了,也没必要消化。明年自家新织出来的丝绸,它不香么?干嘛要用去年生产的丝绸外销? 当时朱合替殿下想了两个法子,一是便宜点儿,折价兑换,但这样就亏本了。二是强制规定,只有买织染局的丝绸,才能获得外销的资格。但那样吃相就太难看了。 但自己还是低估了殿下,没想到他轻描淡写甩出‘认证’二字,就解决了这个难题。 比自己高明太多了! 佩服,佩服! 第四五九章 高,实在是高! 像朱合这样的聪明人,这时终于明白,殿下整的这个活儿的全部套路了。 首先,在市面萧条、通货紧缩,开工严重不足,大量工人失业时,殿下通过投放大量粮票来代替通货刺激生产。 当然这也离不开那个‘将功折罪量化评比’的功劳。让粮票这种新生事物,迅速获得了市场的认可,乃至追捧。这才让粮票在苏州具有了铜钱纸钞一样的地位,才能大大刺激生产,让工人不再失业。 然后殿下在短短不到一年时间,扫清了海上之敌,重新开通了海上丝绸之路……这属于硬实力范畴。不过接下来,saocao作又来了—— 殿下先用自己的船队运自己的货,证明自己完全可以赚大钱。然后大方表示,以后货物买卖这一块可以拿出来,跟大家分享利润! 而苏州商人当然是出口丝绸了。但想要出口丝绸,你得先有通过的认证产品才行。而通过认证的丝绸哪里找?当然是织染局衙门的库房里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