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648节 (第6/7页)
连汤和这种粗人都知道,对老老实实答题的考生来说,这就是最大的不公平! “通关节的目的,是为了阻止国子大学的学生考中进士,混入文官的队伍中。”刘三吾却依旧理直气壮道: “毋庸讳言,楚王殿下利用国子大学的独特地位,着实吸引了一批不明真相的青年俊才,还重金招揽了一些有才无德的所谓名师任教。” 顿一下,他叹了口气道:“所以大学生的学识水平,其实要高于举人的……” 除了刚才刘三吾说的,师生两方面的因素,其实还有很重要的两点,决定了国子大学生的水平,已经远超各省举人。 一是先进的大学教育体制,完爆各省府县学原生态的教育模式。二是在宋讷的严格管理下,全校师生都拼尽全力,根本没法懈怠…… 虽说读书人号称‘一寸光阴一寸金’,但在这个慢节奏的年代,每天真正有效的学习时间是很有限的。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下,学习效率也很一般……读书人二十年寒窗翻来覆去就学了那么点四书五经、程朱讲章,此外基本一无所知。 但在国子大学,有效学习时间和学习效率都接近后世的高中水平,这对传统的读书人来说,完全是降维打击。大学生能坚持到毕业,水平基本上就已经甩下传统读书人几条街了。 刘三吾掌翰林院,对两边考生的水平再清楚不过。他和他的同党很清楚,人比人得死,货比货得扔。如果放任这些大学生进入行政官的队伍,用不了多少年,传统读书人在官场就没有立锥之地了。 所以他们才会铤而走险,帮助举子们作弊。而且不能单单只作算学一门的弊,那样拉不开多大的差距,依然会有大量的大学生靠另外两门课的成绩脱颖而出。 “只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