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621节 (第4/8页)
救荒本草》推广到全国。” “是,父皇。”太子笑着应下。 “那云南的事情,就先按照你们两个的意思办吧。”这下朱元璋也就基本放心了。 “就是有一条,给咱记住,不露脸不要紧,但不能再把屁股蛋子露出来了!” “哎哎,儿臣记住了。”朱桢赶紧点头,又试探着问道: “另外,儿臣上次说的那个事儿,父皇考虑的怎么样了?” “你是说以外云南为试点,实授藩王,封邑勋贵?”朱元璋淡淡问道。 “对。”朱桢点点头。这件事他跟兄长们反复讨论过,也基本征得了大哥的首肯,但跟父皇提的时候非常慎重,还是借着上回朱老板派他去云南救火,头一次提。 因为事情太过敏感,父子俩之后也没有在书信中提过一个字,所以朱桢只有见了面,才能问明父皇的态度。 “实授藩王嘛,这倒问题不大,本来咱就是打算把你们兄弟实封到边疆,让你们替你大哥戍守四方的。”朱元璋沉吟片刻道: “但给勋贵实封这码子事,咱一直想不清对错。” 大明目前的公侯爵位,只是一个代表崇高身份,可以领取丰厚俸禄的荣誉头衔,跟土地和人口没有任何的关系。 而朱桢想要在外云南试点的,是古代那种国君将土地,包括土地上的人口,赏赐给有功之臣的方法—— 封邑功臣必须效忠君主,并承担纳税和在战时提供兵员的义务;同时享有对采邑中百姓的管辖权,并有权对采邑课征租税。 毫无疑问,这对臣子来说,绝对是最有吸引力的奖励。谁不希望拥有一块可以传之子孙后代的封地?绝对会激励他们建功立业的。 但问题是这套封邑制度的后果,春秋战国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