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可敌国_第696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696节 (第2/8页)

粮食全都装载完成。水运尤其是海运,与陆运的差距之大,简直有天渊之别。

    从长江口到淮安走海路不过八百里,若是平时,两日便到。但现在是冬天,沿岸洋流和风向全都是自北向南,所以船队是逆流逆风而行。虽然中式船帆八面受风,逆风也能行驶,但速度实在惨不忍睹,每天只能行进两百里。

    而且逆风逆水航行时,船不能走直线,要朝东北或西北方走之字路,这种跑风姿态叫“对口斜”,所以实际航程超过一千里,用了五天才抵达黄河口。

    一到黄河口,又接到命令继续北上,抵达盐河口时,已经是十三日的深夜了。

    而朱棣的第一批运粮队,也在当天傍晚时抵达了盐河口。

    双方的配合堪称严丝合缝。

    第一二四零章 转运

    淮安府沿海一带自古就是著名的盐场,由于大大小小的盐场分布于淮河故道入海口的南北,故名两淮盐场。

    其中在淮河以北的叫淮北盐场,在淮河以南的称淮南盐场。原先是淮南盐场更加兴盛,但黄河夺淮以后,带来了大量的泥沙和淡水,迫使海岸线向东扩展,使淮南盐区距海日远,给盐业生产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所以从元朝起,淮北盐场就超过淮南盐场,成为两淮主要的产盐地。因为盐漕河在海州,所以淮北盐场的中心也在海州。

    两淮都转运盐使司在海州设有转运仓,每年接近百万担的淮盐,由各处盐场汇集至转运仓。淮盐转运仓一共有两个码头,一个海码头一个河码头,前者在海边,负责海运;后者在盐漕河上,负责漕运。

    这次军粮转运,用的就是淮盐转运仓的海码头。因为河码头在入海口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