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344节 (第5/7页)
璋反而没有那些条条框框,也不相信任何权威——因为任何权威都无法预言到,他一个要饭出身的平头百姓,怎么就得了天下呢? 所以他只相信自己的判断。 “都不是进士了,也就没有人有资格歧视别人了。”这就是朱老板的判断。 “也可以都是进士,也一样没法歧视别人。”朱桢的心态就比他爹阳光太多。 “比如明经科可以授明经进士,明法科可以授明法进士,明工科可以授明工进士,明算科可以授明算进士……” “明工科?”朱元璋可不是好糊弄的,敏锐的察觉到混进去了个东西。 “难道不应该对应六部,为朝廷选拔实用的人才吗?”朱桢一脸理所当然道:“工部、兵部、礼部,专业性这么强的三个部门,不应该都专设一科吗?” “唔……”朱元璋寻思片刻道:“有道理,但不会贪多嚼不烂吧?” “父皇,刘先生说眼下是科举改制的最佳时机——科考已经停了数年,全国读书人苦于无出头之路久矣。对他们来说,这时只要有科举,管他考什么呢,都比没有强。” “而且父皇当年停科考,就是因为科举选拔的士子难堪大任、令人失望。所以大家对新一版的科举,会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都是有预期的。所以这时候科举改革的阻力是最小的,必须要把步子迈得大一点,不要怕扯到蛋! “宁肯过犹不及一点点往回改,也不能因为顾虑太多,迈的步子太小——一旦新一版科举推出后,成为定例,再想进行深入改革,就要面临全国读书人的反对了。那时候,才真是麻烦大了。 “所以一开始最重要的是把架子搭起来,然后再慢慢完善嘛。而且一开始各科简单一点,也是利大于弊的。”朱桢早就跟刘伯温讨论过好多次,谈起来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