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医食无忧[穿越] 第131节 (第5/10页)
殷地唤她乳名,可见他们之间伉俪情深,倒真如外头戏文里传唱的那般,他过去抚了抚贵妃的手背,叹息一声回忆道,“素娘可还记得,朕还在荣王府上时,曾生过一场大病,御医司用尽方药,却也束手无策。” 贵妃埋怨地瞪他一眼,低声调侃道:“这种事臣妾哪知道,那时候臣妾还小,正是大门不出二门不迈,整日在家绣花儿呢!” “你还绣花,花不绣你就不错了!”天子假意责备她道,贵妃讨好地笑了笑,催他快继续说,“……彼时荣王府上下都是焦头烂额,险些就要布丧了。谁知,一天傍晚,来了个走街串巷的铃医。” 古来医之一道,虽说治病救人,却也难能免俗,被世人分了个上下三流。顶尖的便是能够侍奉御前的御医司,是齐聚天下名医之所,但也因诊治之人乃是皇亲国戚,以至于医治手段上趋于保守,顾忌颇多;二流便是各府各衙的坐堂医,其中不乏济世良医,杏林圣手;最末流的,便是铃医了,也是最不为贵族世家们瞧上眼的。 铃医们手持医铃或拍鼓,背着药篓布袋和葫芦,三步一摇,五步一晃,不畏严寒酷暑,沿街游走叮当作响,凡是有难言疾苦的贫穷人家便都能够知道,这是药郎来了。其中自然有不少医术精湛者,道门、寺门中人也皆出过铃医,但因着是行走江湖,便不免会混进些滥竽充数之流,以不真不假的眼药糊弄百姓。 便有了后世的“我且看你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一说。 余锦年心想,难不成是那铃医治好了他? 正神游天外,天子倏忽问道:“余先生是何方人士,家中也是做医药生计?可还有其他亲人?”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