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419章 (第3/3页)
可薛霁真还是很羡慕她。 汪裕双眼仍然锁定在棋盘上,嘴上不轻不重地哼了一声:“小真就比你大几个月,你是不是觉得自己还小?我没指望你像他这么拼命拍戏工作,但你不能因为一点成绩就骄傲自满。局面已经打开,你反要倒退回去追求流量?” 大过年的,这番教训其实有点重了。 老汪就差没指着孙女的鼻子骂她短视。 小汪同学脸色当即就掉了下来…… 《巷口人家》是汪宣凝毕业之后的第一部戏。 这部剧播得好,人设又适合发酵推广,是正儿八经算到履历实绩里,使她一跃而上、来到小花梯队最前列的代表作,信心大增的同时难免生出一丝自得。经纪团队说的“打铁趁热”固然是很有必要的,可不探清底、不管不顾的跌进平台s 的项目大坑,光想着趁热接个一番大女主稳固地位,这一步实在走得不算多踏实。 照汪裕的经验和想法,最好的选择,其实是趁着局面打开、实绩在手,以年轻做资本,去尝试正剧领域其他能够得上手的角色,反正目前也没有别人能在这方面和她多做竞争,试错成本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一番不一番的,是那么要紧的事儿么? 薛霁真当初拍《底色》的时候,他也不是一番呀。 可现在有人会否认他在《底色》的贡献吗? 没有! 广大观众一提起这部官场剧,率先想起的就是小沈书记,当年的小学生如今仍然能信手拈来“沈书记演讲”二三段,就更别提把这部剧翻来覆去研究几十遍的影视博主,和各种梗融入平常生活的死忠剧粉了。 他们才不在乎谁是一番,大家只认薛霁真! 可惜了,这份优势,飘飘然的汪宣凝看不到。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