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845章 (第2/3页)
虽说无奈,但这个战略是当时明国唯一的选择。没办法,野战打不过,明军又缺乏机动性和战斗意志,那么可以发挥防守和规模优势的乌龟流,就是唯一正确选择了。 在这之前,前任辽东巡抚高第,考虑到补给线太远,感觉扛不住后金压力,于是下令放弃大凌河锦州一线的明军设施,将军民内迁。 这之后,朝野经过一番和后金的战略拉锯,筑堡派渐渐又占据了上风。天启年间,时任辽东巡抚的袁崇焕,在宁锦之战后便下令关宁军前出,试图再次恢复被后金军拆毁掉的大小凌河二城。 原因很简单:大凌河堡太过重要,无论优势劣势,不得不争。 明军若要固辽,就必修大凌河城,而后金要想攻明,也必拆此城。所以早在袁崇焕督辽时代,明金双方对大小凌河二城的争夺就非常激烈。 然而事情不是那么简单的。 后金攻打宁锦,属于远离后方作战,其战斗力和后勤补给能力都受到了限制。这也是宁锦之战,后金军队最终从锦州一线撤退的原因所在。 而在大凌河一带作战,后金部队的后勤补给路线大大缩短,战斗力相应增强。 与之相对的是,明国的乌龟流到了大凌河堡一线,就已经修到了临界点,边际效应缩减。双方在这一带交战,谁也不沾光。考虑到后金军的野战优势,明国方面甚至是吃亏的。 事实也证明了这一点。 明军前后两度抢修大凌河堡,最终都是无功而返,大凌河堡一再被后金拆毁……既然是咽喉要地,那么对于敌我双方来讲,同样都是高度关注之所在。后金是不会允许能对自家产生巨大威胁的大凌河堡被修建起来的。 时间继续不停移动,到了1631年8月这个时间点,位于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