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973章 (第3/3页)
间段,汉正街前身的“官街”,就已经是北中国最大的货物集散地。这里活跃着淮盐富户、山陕巨贾、江浙豪客、本帮商人等等各地商贾。 “货到汉口活”这个说法,指的就是汉正官街。 南望他们今天停车的“鼓街”,和正街只隔了3条夹街。在密如蛛网的正街商业地块,算是夏口镇的核心地段了。 而马车现在停驻的这一家门面,门楣高大,黑漆门匾上有着四个大字:“江浙会馆”。 南老板今天就是来江浙会馆投宿的。南老爷祖籍杭州,是再妥当不过的江浙人。 地域会馆这种东东,其实就是后世的综合性酒店,功能比较齐全,吃住服务都包含。 在交通不便的古代,但凡各种商贸口岸和中大型城池,都会有各地商人出资购置的同乡会馆。 会馆的流行十分必要。一来,会馆可以给同乡商人提供一个商业信息交流的平台。二来,会馆里居住的都是同乡,大家平时有什么捎家书之类的杂事,也方便找人代办。 而南望今天来江浙会馆投宿,则是抱着另外一个目的:扬名。 身为武汉站站长,南望在今后的日子里,势必要在本地建立起大型的商业机构,以便容纳庞大的驻外站人员。 这样一来,就不能像黄忠二人组一般小打小闹了。在同乡和本地土著商贾这里,来自江南的杂货商南老爷,多少要混个脸熟,打出字号。 于是,南老爷下船伊始,便带着随从首先来到了江浙会馆投宿。 投宿自然是顺利的。只要有银子,到哪里都方便。进门后,南老爷很快包下了会馆后进一座小院,刚好能安置他和随从。 江浙商帮历来都是国内商业版图的大山头之一,所以各地的江浙会馆档次都比较高。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