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吴霸春秋_第955章 捆绑国人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955章 捆绑国人 (第2/6页)

怕贬值……这是国人所忧虑的地方。”

    “有鉴于此,臣以为我大吴可设立钱庄,使民将钱财寄存于钱庄中,待到要用时,这才取出。”

    “凡存钱于钱庄,皆可给予凭条一张。存于钱庄之钱,可有利息。”

    “按照不同的年限,给予不同程度的利息。如存一年的利息为百分之二,存两年的利息为百分之三,存三年的利息为百分之四。”

    “再往后,以百分之四的利息为准则,五年、十年、二十年的利息,皆为百分之四!”

    “为避免黎庶有还不起贷款的情况,钱庄需派人酌情而定,根据黎庶个人财产,再考虑放贷之多少。”

    “善。”

    庆忌微微颔首,表示赞同。

    其实,这个事情庆忌是跟计然、范蠡商量过的,而且有了具体的方案,只等着实施下去了。

    钱庄,就相当于现代的银行了。

    在古代,长期存在的多元化货币制和多种货币混合流通状况,使货币兑换在春秋战国时期已经存在。

    兑换业务则自西汉开始出现,到唐宋有所发展,始由金银店、柜坊等兼营。

    元及明初,政府欲专行纸钞,民间仍用银锭和铜钱,银、钱、钞三品并行,多种公私机构商号兼营兑换业务。

    范蠡所提出的存钱利率,还是非常高的。

    要知道,后世的邮zheng银行存款利率:存款一年的利率为1.78%,存款两年的利率为2.25%,存款三年及以上的利率为2.75%。

    比起这,吴国的钱庄绝对是真正惠及民生了。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